新闻分类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行业资讯
搜索新闻
关键字:
类  型:
热门文章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魏英杰:“大学生保姆” 争议比结果有意义
作者:晨报特约评论员 魏英杰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2011-3-19 7:25:44 [打印] [关闭]


2011年03月18日 11:32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 晨报特约评论员 魏英杰


10名大学生从四川飞赴北京参加 “中国第二场特殊人才拍卖会暨中国首场大学生保姆(私人助理)服务权拍卖会”,大学生们提出的年薪起拍价4万元-6万元不等。据最新消息,其中6位“竞拍”成功。


这件事情从消息传出以来一直吸引着公众眼球,也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议。有人纠结于这些大学生到底该叫“大学生保姆”还是“私人助理”,有人讨论年薪底价4万-6万元算不算多,还有人说这会不会仅是一场秀,更有人争议这是不是一种人才贬值。这场拍卖会引起这么大关注,这么多争论,本身已经很说明问题,至于结果如何反倒可以另当别论了。


大学生保姆并非新鲜事物,早几年前这个概念就被媒体热炒,一直也有大学生在从事类似职业。但到了今天,人们对这一事物仍然感到很新鲜,以及有那么多不同看法,恰恰说明大学生保姆这一行业角色并未在社会和市场中扎下根来,成为一个司空见惯的工作类别。也就是说,对于这一行业,整个社会观念至今尚未有明显转变,仍然视之为“特殊行业”。所以,这场拍卖会成功把这些大学生保姆 “推销”出去也好,“流拍”也罢,都不足以说明社会对这一行业的接受程度。


这家公司为什么如此高调打出大学生保姆的旗号,同时又百般解释这些大学生其实应该称作 “私人助理”?很明显,这是因为大学生保姆这个概念更能够吸引眼球,从而起到炒作的作用。善意地理解这家公司之所以要炒作此事,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在于考虑到社会的接受程度问题。如果公众对此原已习以为常,根本犯不着如此大动干戈,刻意吸引媒体关注,更用不着特地从四川飞到北京寻找雇主。包括这些大学生,从媒体报道来看,她们其实也在不断地说服自己,为自己从事这份职业寻求心理平衡。


由此可见,无论是家政公司、大学生还是社会公众,从观念上都没有准备好面对和接受这个似乎内在反差很大的职业角色。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内家政市场一直处于低端运作的阶段,洗衣、做饭、带小孩等工作仍然是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这让人们对保姆职业形成一定惯性成见;另一方面,市场对私人助理类型的高级保姆(管家)缺乏比较稳定的需求,有这方面需求的雇主找不到合适人选,有这种意向的大学生也找不到真正把她(他)们当作私人助理的雇主。这意味着,私人助理这个职业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一直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


近日《羊城晚报》报道,作为全国最早引进大学生保姆城市之一的深圳,这个概念目前在深圳可以说是一个空洞口号,不能像保姆、月嫂、钟点工那样成为一个较稳定的职业。据悉,2009年在深圳“保姆大学”深造的大学生保姆有接近200名,其中不乏计算机、英语、物流、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然而仅3个月后,这批大学生保姆就已经流失了一半,半年后这批大学生保姆就基本上没有了。这也足以表明,倘若缺少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愿意进入这一行业的大学生也只会把这当作人生的“临时跳板”。


需求决定市场。有市场,传统观念也会逐渐转变。改革以来,多少新兴行业就是这样进入市场,扎稳脚跟。因此,目前这场大学生保姆服务权拍卖会不管是不是一场秀,恐怕到头来都将注定是浮云——你看家政公司都为她们安排好了 “后路”,不是吗?反倒是因此激起的讨论和争议,会让人们对相关职业前景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走向,产生层次更丰富的思索。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